查看原文
其他

雷军首谈小米造车:有 1080 亿元现金储备,“所有钱小米自己出”

晚点团队 晚点财经 2022-07-02

图源:小米官方


关键不是能不能造,而是能不能赢。



文 | 贺乾明

编辑 | 程曼祺



今年 2 月,《晚点 LatePost》曾独家报道小米确定造车


不到两个月后,靴子正式落地,小米集团在昨天(3 月 30 日)下午发布公告称,智能电动汽车已正式立项,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该业务,由小米创始人雷军兼任首席执行官。


在昨晚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下半场中,首次谈及小米造车的雷军踌躇满志,他称造车为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,愿意押上人生所有战绩和声誉,为小米汽车而战。


雷军还特别解释了全资模式的意义,“所有钱都是小米自己出”。当然,小米集团仍会外部筹资,如去年底,小米曾通过增发配售股票、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获得了近 40 亿美元资金。


回顾决策过程,雷军提到,当董事会在今年 1 月建议研究制造电动汽车时,他一开始是抗拒的,整个过程也是纠结的。


“汽车工业非常复杂,动辄就是几十亿、上百亿投入,弄不好就会失败,外行搞不定。别人的电动汽车已经干了 5~6 年,现在开始干,会不会晚一点?” 这是当时雷军的顾虑。


雷军的说法,与《晚点 LatePost》此前了解的信息相互印证。以雷军的风格,决定造车前,他思考的并非小米能不能造车,而是小米造车能不能赢。


赢面几何?涉及雷军和小米对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格局的判断。


目前的主流想法是,电动车的市场集中度会显著高于燃油车,最终,全球范围内可能仅能容纳数个主流玩家。


“汽车含硅量提升”,一位头部造车新势力公司创始人告诉《晚点 LatePost》,这是电动车会比燃油车市场集中度更高的原因。


计算能力和软件技术在智能电动汽车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,汽车不再是机械,而是变得更像智能电子产品。


据《晚点 LatePost》了解,小米的判断也与上述想法类似。他们认为,在特斯拉、苹果、大众、丰田和频频被传可能自己造车的华为同场竞技的态势下,留给小米等新品牌的坑不多了。


这一仗并不好赢,如雷军昨晚发布会所说,他在决策时反复思考的关键点是,小米还有没有十年前一样的时间、决心、体力和投入?


据昨晚发布会上雷军的说法,最终推动他下定决心造车的是米粉的需要和热情。


发布会前,小米官微做了一个简单调查,参与的 2 万人中,超过 95% 的人支持小米造车。


雷军认为,这种强烈的意愿源于过去 11 年来小米各种成功产品的积累,在小米生态和粉丝的支持下,“造出来肯定能卖出去”。


截至 2021 年 1 月底,MIUI 系统在中国大陆的月活用户为 1.15 亿。从昨天小米造车消息官宣后,市场的热闹反应来看,小米的舆论号召力确实不小。已有的品牌影响力是小米的优势之一。


但老实说,让一家市值超过六千亿港币的公司投入上百亿扎入一个新行当的,除用户热情外,应该也包含这次发布会上没讲的产品潜在市场估算模型(TAM)。


在向粉丝致意后,雷军首次披露了小米调研造车的全过程。


从 1 月 15 日决定调研造车项目至今, 75 天里,小米管理层进行了 85 场业内拜访沟通,与 200 多位汽车行业人士深度交流,召开了 4 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、两次正式的董事会,并在昨天(3 月 30 日)的董事会上,正式做出了造车决策。


雷军说,他对造车之难有心理准备:“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,非常清楚投入,至少干个三五年才能有成效。”、“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 5 到 10 年的准备。”


面对即将到来的长跑,第一个问题是,钱够吗?


雷军透露,到 2020 年底,小米的现金余额是 1080 亿元。按小米财报披露的数据,这应该包括小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、交易性金融资产、其他短期投资和其他流动资产。


一个对照是,也已投入造车的苹果,按小米的计算标准,2020 年底现金余额是约 905 亿美元(约 5900 亿元人民币)。


钱怎么用到造车上?雷军说,昨天的董事会中,造车决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,小米管理层有权在未来 10 年调动 100 亿美元造车。公告里的表述是:“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,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 100 亿美元。”


对比蔚来、理想、小鹏三家新造车公司,首期投资额 100 亿元人民币资金算刚刚对齐行业水平。据《晚点 LatePost》统计,上述三家造车新势力公司在实现 0 到 10000+ 台产量的起步阶段时,公司融资额在 20 ~ 25 亿美元范围,即约 130 亿到 160 亿人民币之间 。


至于未来 10 年能否如约投资 100 亿美元,这要看小米的长期现金流和正在启动的品牌升级计划是否成功。


相比同行,此前以性价比为卖点的小米,收入和利润并不高。一个例子是,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,2020 年第二季度,小米手机出货量全球第 4,但销售收入却未挤进全球前 5。


小米正在做的品牌升级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创造更多利润。


小米造车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路径与方式。


从小米技术储备来看,关于汽车的专利和业务尝试多聚焦在智能座舱和车联网方向。但小米目前并不具备智能电动汽车需要的三电技术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和整车制造能力。


这意味着,小米造车的第一步,可能是像百度、苹果一样,与一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整车厂合作。


《晚点 LatePost》了解到,某传统车厂曾在 2020 年接触过小米,但后续没有进展。


在造车竞争上,被小米认为实力强大的苹果、华为都已在汽车相关研发上有更长时间的投入。

 

苹果有自己造电动车的意向,据此前报道,苹果在与现代及其子公司起亚洽谈,由双方合作生产 Apple Car。不过今年 2 月初,这一谈判已暂停,此后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,苹果正在和至少 6 家日本车企商谈合作。

 

早在 2014 年开始布局车联网的华为,目前则坚称不会自己造车和做自己的品牌,而是要做智能电动网联汽车时代的领先一级供应商(Tier 1),为其他汽车品牌提供 ICT(信息与通信技术)部件和解决方案。

 

在昨晚发布会上,除提及“全资”外,雷军仍未展开解释小米造车的具体路径,尤其是产品的具体规划。他只是先给出了一个宽泛承诺:要造一款感动人心的好车。






造车之外,手机和芯片也是这次发布会的重点。结合官方在现场和部分高管(小米高级副总裁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、小米负责手机产品规划的副总裁常程)在会后群访上的发言、问答,我们整理了一些重点内容:


小米最新发布的图像芯片(ISP)澎湃 C1,花了两年时间,投入将近 1.4 亿,聚焦在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、白平衡、曝光算法上,强化处理暗光,未来还会一代一代坚持做下去(预计两年一个周期)。目前仅用在小米 MIX 手机上,后面会逐步用到其他旗舰手机。小米高管并未回应未来是否会研发手机 SoC 芯片。


为应对手机行业芯片紧缺,小米从去年 Q3、Q4 开始准备,其中之一是加强跟战略合作供应商提前沟通,锁定芯片或者是核心器件,很多器件都锁定了一年、两年,甚至有些到三年。


小米高管认为,高端不等于高价,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升级。包括创新升级、产品升级、渠道升级以及品牌升级,比如换 Logo,雷总讲的生生不息故事等,是一个体系化战略,所有环节加在一起,才能在目标人群里捕获用户的心智。


中国售价 4000 元以上手机的市场容量还是非常大。所以小米在去年发了小米 10 系列后,把用户做了细分:MIX 系列产品更偏向于讲究效率的人群(办公场景),小米数字系列(即小米 11 等)覆盖其他人群,将来会通过两条产品线更好的覆盖高端市场。MIX 会定期迭代。技术的规划周期在 12-18 个月。


小米 11 在去年年底率先发布的一个因素是抢占骁龙 888 首发红利。小米 11 Pro 中搭载的 GN2 相机模组,由小米与三星联合研发,投入了 2 亿元人民币。小米 11 Ultra 的三个相机模组都是主摄,是这个手机中最贵的器件,成本比芯片高。


在小米高管看来,手机的核心体验中,照相几乎是前二、前三,甚至有时候是第一的一个应用。到去年年底,小米相机部研发人员有 1000 多人,今年年底(2021 年)会达到 2000 多人。目前,小米有 1 万多人的研发团队。


关于 IoT 产品方向,小米去年底在手机部下设可穿戴部门,主要发力点是与手机紧密联系的手环、手表、耳机。目前小米手环 6 还是华米做,未来,小米手表、耳机会更多自己做。其他生态链产品,未来会围绕家庭来做场景化的战略发布。


小米的智能工厂除为小米制造高端手机之外,还有另外一重使命:通过小米智能制造给传统制造企业赋能,升级改造传统的制造线,这个计划正在一步一步进行,小米已在接触客户。





- FIN -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